保险业应用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依靠技术精准链接贫困户“造血式”扶贫模式

2020-10-28 10:25:58

  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其中,保险业应用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在产业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

  从当前保险科技助农形式来看,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移动金融App等手段,用以拓宽服务半径,打通农户线上与线下需求,开拓服务新渠道,因地制宜丰富特色化、综合化涉农保险服务和产品。

  在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上,借助移动物联网、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加强对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农业“活体”的动态跟踪,促进农业产业链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提升农业产业和上下游企业融资可得性。

  另外,保险创新推出“保险+线上直付”模式,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村缴费模式,实现保费缴费、核保理赔一站式办理,同时,助力大病保险计划,推动就医结算等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多项服务只跑一次”,让农民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助力打通保险服务 “最后一公里”。

  实际上,保险科技较早开始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为产业扶贫。对于我国大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而言,信息不通、生产能力落后、生产技能缺乏、缺平台、缺钱等难题都是导致其贫困的重要原因。面对此种情况,“输血式”扶贫显然无法帮助当地农户实现脱贫,“造血式”扶贫应运而生。

  国寿、平安、阳光等大中型保险公司通过农村合作社与企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为基础、企业化运作为抓手,在当地开展精准产业扶贫项目,通过长效致富机制助推当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不仅派专家团队下乡村送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农产品产量,更为产业提供保险保障。

  例如,平安产险在中宁的扶贫项目选择在当地铺设智能物联网设备,用高科技设备来监测土壤、湿度等信息,建立标准化生产档案的方法,运用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分阶段记录枸杞全生长周期情况,并针对当地特色农作物建立线上生产日志,对生产加工过程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帮助产业完善生产标准。并对农产品生成唯一溯源标签,展示产品地缘出处、生产加工物流过程、可增加的种植农户收入等全流程数据,进而助力打造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品牌。科技的融入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高质量生产,保证扶贫产品品质,帮助扶贫农产品供给品质、品牌双提升。

  细观近年来保险公司助力产业扶贫的道路,基本上离不开将科技贯穿产业上中下游,以保险保障创新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链接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模式。

  但是,仅仅依靠技术实现产量翻倍、品质保证还不够,保险业通过上游支持资金、中游增加保障、下游提升品牌营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通过资金、业务、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实现“造血式”扶贫。

  例如,阳光保险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四川雅安开展“爱心阳光”公益扶贫行动,协助当地建立起黄果柑、茶叶、枇杷、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再协助扶贫基金会向农户就技术、管控、品牌等上游工作中进行拓展与加深,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在下游依托“善品公社”这一电商平台打开全国市场,让农户不为销量发愁,销售情况得到大幅提升,每年帮助农户增收千万元。

  保险公司自身的流量以及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使众多贫困地区农产品不再轻易滞销。过去,沿街摆摊是贫困地区农户最常见的销售渠道,大部分当地农产品通过第三方中间商以低价收购流通出村、县,农民的议价能力极低,收入必然不高。但是,诸如善品公社这类平台为农户建立起网络销售平台,让农户多一重选择,也让农户多一份收入。

  事实上,保险公司自身也尝试上线不少保险扶贫平台。例如,平安旗下电商平台设置的扶贫产品销售专区就是在后端产销合作对接模式上的全面升级。今年5月,平安消费扶贫月系列活动如期拉开帷幕。平安旗下App平台,如平安三村晖、好车主、好生活等全面上线扶贫专区,构建“金融流量转换成农产品销量”的消费扶贫场景。据悉,该活动通过“云农场”养成游戏、系列主题直播带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及销售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