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助力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使传统保险服务提高效率

2020-10-28 10:33:10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金融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而从覆盖人群来看,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保险业理应在产品保障、服务供给以及资金管理上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谁人不顾老,老去有谁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健康养老已成为需求最迫切、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从政府兜底的单一支柱转向建立政府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对策,我国也在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养老体系“三支柱”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第三支柱发展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此背景下,加速推进第三支柱建设、深化扩大税延商业养老险改革试点、拓宽养老金资金运用范围等,已经成为监管和行业共识。

  立足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本身而言,不能仅追求供给数量,更要关注产品所提供的保障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间是否存在差距,如税延商业养老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及长护险等都还有一定进步空间。要整体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保险业还要努力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保险与养老社区、健康险和医疗体系、养老金和资金管理方面打造产业闭环。

  医疗资源稀缺与分布不均,不仅关乎老年群体,更是全民所面临的迫切健康威胁。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要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实现更好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这给普惠性医保补充保险按下了发展“快进键”,十余个保险项目在全国十余个省份推广开来,惠民医疗保障体系加速构建,有效缓解了民众看病贵问题。对保险企业来说,寻找到盈亏平衡点,通过协同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与政府、第三方平台等广泛开展合作,在参与和支持地方对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的同时,也能提高企业声誉,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普惠金融的另一关注对象无疑是小微企业。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今年的新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来讲更是雪上加霜。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了普惠金融对于保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和民生的重要作用。利用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增信作用,通过“保险+贴息”方式,创新“银政保”协同模式,这是保险行业探索出的一条独特的保障路径,可谓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及融资成本。除此以外,各类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还在向贫困地区的小微企业倾斜。

  但正如郭树清所说,目前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目标还需要做许多工作。这其中,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我们服务大众的本领。

  以保险服务小微企业为例,保险科技的发展使得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构建多维大数据支撑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客户分层风险经营以及环节模型智能迭代,这为保险助力普惠金融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保险业作为金融主体之一,需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当前重点任务。通过科技创新使传统保险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实现保险的普惠,让金融服务惠及千万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