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超六成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1家险企不达标

2020-11-03 22:18:18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截至10月31日,共有175家保险公司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108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有所下滑,占比超61%;1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123家险企实现三季度盈利,占比超70%。

 

  超六成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175家险企中共有108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有所下滑。具体来看,披露数据的82家财险企业中,63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下滑,实现正增长的为19家。80家人身险公司中,较二季度实现正增长的为42家,其他38家均为负增长(见图1、图2)。

图1 财产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变化情况

图2 人身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变化情况

  针对超六成险企出现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现象,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入夏以来,洪涝灾害导致产险公司的赔付率上升,再加上车险改革以及政保业务等非车险的开拓使产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上升,从而导致综合偿付能力下降。对于人身险公司而言,近年来大量销售的健康险产品赔付率上升,导致偿付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

  “对产寿险公司都有影响的则是权益类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向下而导致投资收益有所下降,从而拉低了偿付能力。”王国军对记者表示。

  从未来趋势讲,王国军表示,应从负债端和资产端两个方面发力,具体为负债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资产端提高投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财险公司未发生偿付能力不达标情况,但人身险公司中,上一季度未达标的中法人寿,本季度仍然由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未能达标。

  根据中法人寿近期披露的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三季度末,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皆进一步下滑至-24408.67%,最新一期风险评级结果为D级。同时,第三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为0元,净利润为-1217.4万元。

  中法人寿表示,目前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一是偿付能力不足,因其资本金长期未得到补充,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评估体系下,其经营费用支出导致实际资本持续下降,公司总体偿付能力低于监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动性不足,该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资本金从未得到过补充,因持续亏损,资本金已消耗殆尽,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现流动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员不足,因目前该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经营费用管控,导致人员流失,招聘困难,存在部分关键岗位人员配备不足。

  事实上,中法人寿近几年流动性早已枯竭,几乎靠借款度日。2020年度,中法人寿已先后向股东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商集团”)借款3次,累计金额2700万元。

  在此之前,据媒体报道,中法人寿于2017年向鸿商集团累计借款9次共13084万元;2018年累计借款9次共6910万元;2019年共5次借款合计5400万元。

  七成险企盈利

  根据目前披露的报告,从净利润方面看,共有123家险企实现三季度盈利,其中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为48家和63家,占比59%和79%。

  具体来看,财产险市场上,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公司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大地保险、中华财险,分别为41.7亿元、28.92亿元、5.77亿元、5.37亿元、4.19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5家险企的净利润较上季度均有所下降(见表1)。

  从三季度人身险市场来看,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公司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太平洋寿险,分别为297.7亿元、162.71亿元、71.59亿元、45.69亿元、43.82亿元,较上一季度均实现盈利(见表2)。

  从数据统计来看,险企市场盈利“马太效应”仍然明显。财产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平洋产险)不仅占据了前三把交椅,还共同实现盈利76.39亿元,占财产险市场净利润总和的81.34%;同样,在人身险市场中,盈利前五的险企也均出自“老六家”(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泰康人寿),共实现盈利621.5亿元,占人身险市场净利润总和的74.25%。

  从现金流方面看,共有83家险企现金流较为充足,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为37家和42家,占比45%和53%。

  在综合偿付能力方面,共有113家险企超过200%以上,占比超65%,与一、二季度基本保持一致,可见行业整体偿付能力仍保持在较为充足稳定的状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