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开门红”引乱象抬头 监管圈出六大“禁地”加强销售与产品端管理

2020-11-11 12:04:59

  随着保险公司“开门红”大战逐渐升温,监管部门也在紧盯市场。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仅针对“开门红”圈出六大“禁地”,还敦促人身险公司从产品销售和供给端加强自身业务规范管理,开展自查,主动发现问题并认真进行整改。

  别样“开门红”引乱象抬头

  虽然每年的“开门红”都是保险公司冲业绩的重要节点,但在行业转型大势下,近年来淡化“开门红”的声音格外盛行。《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人寿(601628)9月下旬率先推出2021年“开门红”主力产品――“鑫耀东方年金保险”。去年有意弱化“开门红”的太保寿险和平安人寿也在10月份分别推出“鑫享事诚年金险(庆典版)”和“金瑞人生(2021)年金保险”,较往年分别提前了约两个月和约一个月。

  从产品形态来看,华创证券研究团队指出,今年上市险企个险“开门红”产品大多延续了往年的“年金+万能账户”的形态,为3年期缴第5年返还,但缴费期和保障期较此前两年进一步缩短,“短交快返”特征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眼花缭乱的“开门红”产品,不少消费者被各种宣传术语搞得晕头转向。综合来看,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会利用活动炒作概念,打着“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旗号向消费者推销产品。部分销售人员还会利用活动期间的产品销售政策,夸大、虚构保单分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开门红”时期,各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公平竞争秩序和产品管理规定的行为会集中出现,市场乱象频出,如不提早管理并大力扼制,容易造成相互效尤、法难责众的情况。

  销售与产品端问题犹存

  事实上,人身险行业的违规行为并非只发生在“开门红”期间,从销售乱象到产品设计问题其实长久存在于行业中。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近日撰文指出,当前我国人身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部分公司自身发展质量不高,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业务轻服务等盲目发展问题;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等新情况、新变化,束手无策,找不到突破口;把握经营规律的能力较弱,重资金运用,轻负债经营,资产负债严重错配,潜在风险巨大;风险管控能力薄弱,在资金运用、公司治理、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人身险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罚单情况从某种程度上直观反映了上述问题。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保险行业合规监管分析》显示,与今年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寿险公司的罚单数量和处罚金额出现了大幅度增长,24家人身险公司共收到128张罚单,占三季度罚单总量的35.65%,数量远高于财产险和保险中介机构,跃居罚单数量第一位。这也暗示了寿险公司违规现象有抬头的趋势。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在对近期人身保险产品核查时,也发现了产品设计与销售两类问题。如部分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等待期、保障责任或责任免除约定的判定条件不合理,可能存在侵害消费者利益问题;某长期分红年金保险夸大产品收益,部分保单存在“十年翻番”的误导宣传等。

  从人身险产品供给的角度看,王向楠建议,客户的风险是多维度和动态的,监管部门可以制定规则,根据客户的经济条件、保险知识和风险状况进行分级。对于有真实需求和较强金融保险素养的客户,可不限制对其销售多维保障的、设计更全面的保险产品。此外,有的长期型人身险产品在持续期间的透明性还可增强,缩小影响消费者权益和调节财务数据的空间。

  定位回归保障与科学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知》的发布与“开门红”提早布局以及相关产品缴费期和保障期的缩短有很大关系,同时也是对整个人身险行业予以规范。

  “以保险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公平合理设计保险产品”的提出,意味着各人身保险公司需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以保险基本原理为根本,严格按照产品监管制度要求开发设计人身保险产品,突出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面对在“开门红”期间最易出现违规现象的销售行为,《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严格规范销售行为,确保各业务环节依法合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完整,并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客户。对于保险产品进行组合销售的,应根据消费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规划,明确告知并确保其能够单独购买任一主险产品。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还加大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六类行为重点查处。例如,承保过程中异化保险产品功能,将不同保险产品功能错配,进行捆绑销售;违背客户意愿向客户销售与其实际需求不符、严重超出客户保费支付能力的保险产品;通过短信、微信、朋友圈等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销售误导,通过歪曲监管政策、炒作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产品促销等。

  王向楠认为,在各公司制定新一年发展规划和战略之时,银保监会及时介入并强化监管,意在围绕“风险”来引导人身险行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方面,有助于鞭策保险公司向客户推介保障其真实风险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险公司防控自身风险。正如《通知》所说的“增强行业的平稳性”,以此塑造行业本应有的稳健形象。而想要推进行业转型发展,需要“自上而下”地让保险公司改变不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加强管理。

  从行业整体来看,“保险姓保”依旧是加强保险保障功能不可动摇的主旋律。各人身险公司应摒弃片面追求规模和业绩,以高费用换取短期业务发展的经营思路,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并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如此才能使行业稳健成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