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权益投资持续“松绑” 险企看好年末及明年权益市场投资价值

2020-12-15 16:26:55

  险资权益投资近来广受资本市场关注。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份,银保监会就发文对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比例“松绑”。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兴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同时也是为了规避资产的投机行为,将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比例提高,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让各家保险公司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大量的资金流向市场,还可以激发经济的活力,使经济增长,弥补因疫情带来的短期经济损失。”中研普华研究员赵茜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监管持续松绑权益投资

  据了解,今年7月17日,为进一步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自主决策空间,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内容之一就是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了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

  在《通知》发布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知》下发后,保险公司的自主运作空间将得以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弹性和灵活性不断增强。

  赵茜雅向记者分析指出,监管层对于险资权益投资逐步放松,一方面是为了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在推进的同时使之差异化,使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的公司能够抵御风险,同时一些资产管理能力较高的公司能够更好地运用险金,使其流入市场,进而抵御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有意引导保险资金发挥其期限长、来源稳定等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对保险公司而言,赵茜雅指出,利好在于权益投资比例的提高,可以使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入市场,创造营收,增加其盈利能力。

  市场人士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自身而言,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升,将为提高投资端收益开拓更多空间。近段时间以来,险企在权益投资方面频频发力,不断加强战术配置能力。权益资产投资越来越成为险企增加利润的助推器。

  对市场而言,赵茜雅指出,针对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也是为了引导长线资金入市。对比海外市场,国内散户持股比例还相对较高,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有利于维持市场稳定。同时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性资金,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同时,增加中长期保险资金入市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保险资金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

  险资权益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保费的持续增长,保险资金体量也持续增大。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85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54万亿元,占比12.19%;债券投资7.69万亿元,占比36.8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运用余额2.75万亿元,占比13.19%。而在今年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8.85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43万亿元,占比12.89%。

  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险资共现身56个行业、35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

  “随着权益类投资监管比例逐步从30%放开至45%,预计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占比将上升至18%-19%左右,增长5至6个百分点,以当前超20万亿元的保险资金体量来测算,预计将会为资本市场带来1万亿元至1.2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但由于保险资金流向权益类投资配置领域仍是一段漫长的过程,预计实际带来的增量资金将会小于测算规模。”赵茜雅说道。

  随着监管对险资权益投资持续松绑,近期,多家险企表示看好年末及明年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将适时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那么险企在进行权益资产配置时,需要做好哪些功课?

  赵茜雅指出,首先,持续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建议企业应当拉长资产投资的期限。在后疫情时代,不应当将大部分资产放入固定投资。而选择加大权益类投资,则需要拉长投资期限,降低其投资风险。

  其次,最好在权益内部要做品种的分散化。在品种的内部分散化的时候,最好降低这些内部品种的关联度,构建一个分散化的权益资产组合。

  最后,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于保险金的需求会大大增加,但是对于保险金的投入会相对减少,由于上述提到的权益类资产配置的逐步提高和投资期限的拉长,各保险公司还应当注意保险金的缺口问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