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监管应平衡创新与风险管控 商业保险发展应加大创新力度

2020-12-21 21:50:05

  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圆桌论坛暨《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20》新书发布会上,诸多高校保险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分享了自己对保险业过去和未来一段时间发展重点问题的看法。

  多位学者提出,商业保险发展应加大创新力度,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及时关注普惠保险的需求与低收入群体的风险敞口问题,应参与承担6亿左右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问题。

  上述论坛暨新书发布会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办、上海商涌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商业保险应加大创新力度

  此前召开的国常会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对于商业养老保险未来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应遵循“1+3”的基本发展思路。“1”是一个基调定位,即“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加快建设”;“3”涉及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三方面内容:一是高质量发展,二是包容性发展,三是综合式发展,要强化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需求,鼓励发展“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以及“养老保险+长护保险”。

  对于现阶段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认为,应注重三方面:可以借鉴万能险的经验增大积累期的灵活性;注重资金的保值问题,平衡收益与风险;积累实践经验,增强理论自信,呼吁寿险公司加大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

  对于商业健康险,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保障对商业保险的可持续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是商业健康保险在“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一大挑战。应当利用好保险业开放的政策背景,考虑引入大型医药企业参与商业医疗保险开放、创新与运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魏丽认为,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人身险不能完全照搬欧美模式,行业应及时关注普惠保险的需求与低收入群体的风险敞口问题。商业保险应参与承担6亿左右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问题,发展普惠型业务,此举既可拓宽业务领域,也能加强民生保障。此外,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既可以补贴消费端,也可以补贴供给者,以补贴的手段促进普惠保险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李晓林认为,现阶段保险业发展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也面临一些发展压力,保险业发展已经从客观地评估测算风险阶段进入到干预风险的阶段,基于新发展阶段,全社会应建立“风险观”。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称,保险业发展不仅应关注行业利益,还要强调社会利益,此外还应重视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保险科技监管应平衡创新与风险管控

  近年保险科技发展也受到行业和专家的关注,也在面临发展与风险平衡问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就保险科技议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科技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驱动力。从市场主体角度来看,科技本身是人才、组织、文化的问题;从政策角度来讲,提倡数据共享,促进行业发展;从监管角度,应建立适应保险科技发展的监管体系,注重监管机制设计,给创新以空间,平衡创新与风险管控,并保证监管政策的稳定性。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CCISSR主任孙祁祥认为,保险科技的发展迫在眉睫,要培养具有战略思维的人才。在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平衡方面,在一些问题上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既要防范风险,又要为市场主体培育提供创新的空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