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率先推出“小麦收获期降水量指数保险” 有效降低“三乡工程”主体经营风险

2020-12-28 12:16:01

  中国保险网12月28日讯 最近几年来,,各地方政府与金融业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促进农业贷款难、贵、高风险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是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而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的产品模式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农民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合同规定了未来玉米的价格。如果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合同价格低于约定价格,保险公司将向农民支付差额。

  日前,铜山区加快完善“保险+银行+政府”合作机制,积极推广“保险+期货”业务,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范围,在全市率先推出“小麦收获期降水量指数保险”,有效降低“三乡工程”主体经营风险。

  记者从市委农办改革与政策处获悉,为推进以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农业保险险种管理体系和支持体系,建立农业保险险种创新孵化机制,积极适应农业保险保障范围由传统的产量损失补偿向市场风险拓展,铜山区推出了“小麦收获期降水量指数保险”试点,彻底解决了农户小麦收割期因雨季侵袭诱发倒伏减产而欠收的问题。降水量保险的开展主要是近年来小麦在收获期间多次出现了强降雨天气,虽然对小麦的产量影响不大,但是很大程度上对小麦的品质及收割成本产生了影响,超出了基础险的赔偿范围,通过新型气象类保险产品可以最大程度上对种植户进行止损。

  铜山区联合紫金保险徐州中心支公司设计开发了“天气指数型保险”的新型农业保险模式,以“降水”维度为理赔触发条件,在保险期间内根据降水量数值确定每亩赔偿金额,参保农户不需要进行单独报案,由保险公司在保险期间结束后调取本地气象数据,制作理赔清单待农户签字确认后进行保险赔付,具备赔偿量化数值的特色,属于财产险中的费用补偿险。按照合同保险约定,在保险期间内,累计降水量超过 15 毫米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累计降水量以保险小麦所在县域国家级气象站点公布的数据为准,保险期间原则上为当年6月1日—6月20日。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具有理赔成本低、赔款速度快、理赔中道德风险低等特点,气候指数保险作为传统农业保险的补充完善方式,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产品开发初期,根据铜山区小麦实际种植情况、近十年气象指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新产品落地进行详实可靠的可行性数据分析,最终确定试点开展该产品,最高保障1000元/亩,保费40元/亩,其中农户自缴8元/亩,其余保费由市、县两级财政进行补贴,大大减轻了返乡创业农户的投保资金压力,为其稳定发展提供了兜底保障作用。今年试点承保17.9万亩小麦,累计为1.57万户提供了超过1.8亿元的风险保障。

  据铜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险责任结束后,通过铜山区气象局取得第一手气象资料,确定本期降水量较同期呈现明显增长,触发了理赔阈值,及时启动理赔程序,开通绿色理赔通道,预计理赔金额268.5万元,为恢复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保障,获得了参保农户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国家、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银监会等部门继续开展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和队伍建设工作。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农业保险,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向更高保障水平转型,先后推出巨灾保险、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形成了对当前农业生产自然风险保护的有益补充。同时,通过探索和推广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可以逐步过渡到收益保险,有助于实现农业保险从保本到保本的转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