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创新到销售服务再到规则制定 人身险行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0-12-30 09:47:58

  2020年行至年末,人身险行业“剧情”高潮迭起。从产品创新到销售服务再到规则制定,政府层面和金融监管部门都在极力推进行业“回归保障”,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寿险业市场。数据显示,我国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商业人身保险覆盖面达到42.7%,风险保障总额超过1000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一度占比较高的中短期业务得到纠偏,行业主体回归保障的格局已基本确立。在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介绍,目前人身险中短期业务保费占比仅为4%,占比从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九成,万能险业务占比为15%,占比从2016年高峰时期下降一半。

  虽然整体上看,未来我国人身险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也应看到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在渗透率方面,我国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仅为0.8张,这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人身险如何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正是摆在行业面前的迫切任务。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提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包括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等。

  要弥补与国际发达保险市场之间的差距,人身险业可以从销售服务端突破。近日,保险营销体制改革下的独立代理人模式“破冰”就是一次积极尝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保险公司规范有序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队伍,通过破除层级结构,使保险代理人队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稳定化,推动寿险业积累一批高端的独立保险代理人。而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也是人身险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必由之路。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中小寿险公司开始探索建立独立代理人队伍,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行业变化,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在规则制定方面,财政部于近日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剔除投资成分、不再区分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计量方法。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较快增长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原会计准则在实施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收入提前确认导致收入与费用确认期间不配比、收入中包含投资成分导致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收入信息不可比、精算假设调整对未来利润的影响计入当期损益导致个别保险公司粉饰业绩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修订原准则加以规范。

  值得关注的是,新保险合同准则中要求保费收入分期确认并剔除投资成分,会合理挤出保费收入中含有的较大“水分”,更真实反映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有效抑制保险公司盲目扩大收入规模的短期冲动,有助于保险公司重新聚焦可带来长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险产品,更好地体现“保险姓保”。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人身险业的使命,也是回归保障本源、服务民生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全行业通力合作,把增进消费者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摒弃粗放式经营方式,在化解供给和需求矛盾中寻找到发展的平衡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