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划定三条“达标线” 明确监管“三支柱”框架体系

2021-01-27 18:01:37

  保险行业最为重大的监管政策,来了。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划定了偿付能力充足率及风险综合评级的三条“达标线”,也明确了监管“三支柱”框架体系。

  三条“达标线”对保险公司影响深远,对于一些触碰红线的企业,几乎可以说是决定命运的指标。

  按照《规定》,保险公司需同时符合三项监管要求,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不符合其中任意一项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对于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规定》提出监管部门可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如监管谈话、限制薪酬、限制分红,甚至是接管、申请破产等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规定》突出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全面管理的要求,监管视角更全面。

  他认为,《规定》强调了外部市场力量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这既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也符合我国金融监管今后接轨国际监管的发展方向。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升级

  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偿付能力是保险人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状况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指标,也是监管的重要抓手。

  早在2008年,原保监会就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至今已经实施了10余年。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2016年,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称“偿二代”)正式实施,原《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偿二代实施后的实际情况。与原《规定》相比,修订后的《规定》明确了偿付能力监管的三支柱框架体系。

  具体而言:

  第一支柱定量监管要求,即通过对保险公司提出量化资本要求,防范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3类可资本化风险;

  第二支柱定性监管要求,即在第一支柱基础上,防范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类难以资本化的风险;

  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机制,即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基础上,通过公开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等手段,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防范依靠常规监管工具难以防范的风险。

  “三支柱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构成保险业完整的偿付能力风险防范网。”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三支柱监管框架体系之下,修订后的《规定》划定了前述提及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及风险综合评级的三条“达标线”。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三个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公司,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其中任一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按照新《规定》的指标要求,我国保险公司的达标情况如何?

  最新披露的监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个季度,纳入审议的178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42.5%、230.5%。

  其中,98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73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1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从名单看,被评为C类的保险公司包括渤海人寿、百年人寿、前海人寿、君康人寿和长安责任财险公司,被评为D类的是中法人寿。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哪些监管措施?

  《规定》将原“不达标”险企的监管措施从9条充实至12条监管措施,并且分为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根据其风险成因选择采取的措施。

  必须采取的措施包括:监管谈话;要求保险公司提交预防偿付能力充足率恶化或完善风险管理的计划;限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限制向股东分红等。

  以近期收到银保监会2021年“1号罚单”的安心财险为例,其2020年10月末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5.7%,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罚单”除了责令安心财险增加资本金、暂停车险新业务外,还责令限制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2021年的薪酬(税前)在2020年度实际支付薪酬金额(税前)的基础上进行下浮,下浮幅度不得低于20%,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下浮幅度应高于平均值。

  除上述必须采取的措施外,监管部门还可以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具体原因,采取责令增加资本金、责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责令调整业务结构、限制增设分支机构等措施。

  对于采取上述措施后偿付能力未明显改善或进一步恶化的,监管部门可依法采取接管、申请破产等监管措施。

  而对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但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中某一类或某几类风险较大或严重的C类和D类保险公司,监管部门也将根据风险成因和风险程度采取监管措施。这与《规定》修订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朱俊生认为,随着监管要求的升级,某些险企偿付能力压力无疑在增大,《规定》落地也将倒逼他们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