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关注优质中小企业 产品创新与资金运用双管齐下解决科创企业成长烦恼

2021-02-24 14:15:31

  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希望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优质发展。

  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其本身既需要作为“保市场主体”的主要对象被扶持,又要成为“保就业”的主力军,做大量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因此,支持中小企业更好地创新成长是金融业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保险业今年需要继续努力达成的目标。

  复杂环境下面临风险挑战

  据《通知》披露,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地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基础上,2018年起,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支持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近84亿元奖补资金,支持了200个开发区,受益企业有2000家以上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然而,在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多重风险挑战。以科创型企业为例,平安财险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此类企业至少存在三方面风险。一是知识产权申请不成功导致的费用损失、知识产权授权后被侵权的风险;二是企业研发设备、生产设备、存货等资产,因火灾、爆炸、雨淋等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失;三是日益加大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平台、云服务等互联网科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服务中断责任,以及企业自身数据恢复费用等损失。

  2020年以来,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一些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承受了比以往更为严峻的风险考验。一些省份的中小企业产品订单变数增加,难以实现预期盈利目标,运营计划受到冲击后,资金周转压力凸显。

  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安排,保险是中小企业最好的风险规避手段。在为企业财产提供有效保障的同时,保险能够对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企业经营中断、合同履约失败、融资困难等经营风险进行有效保障。对于一般性风险,企业可通过投保专利保险、财产综合险、网络安全综合保险等进行风险转嫁。

  解决科创企业的成长烦恼

  在发展历程较短的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面临不少“成长烦恼”。而通过完善配套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可以化解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风险,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对于中小科创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价值挖掘是企业盘活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益的有效途径。在现实情况中,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诉求虽强烈,但知识产权的维权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遭遇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时,由于体量和资本有限,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着实感到维权力不从心。知识产权保险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维权成本方面的后顾之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汇聚了众多科创型中小企业,保险机构“对症下药”探索研发了多种保险产品护航企业成长,专利综合保险正是重点探索项目之一。

  2014年,上海奉贤区率先试点专利综合保险,开创了上海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领域的先河。该险种为投保企业因投保专利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侵权而产生的法律调查、诉讼和其他相关费用等提供保险保障。

  据上海银保监局介绍,作为专门为支持中小微科创企业保护专利原始创新开发的试点产品,专利综合保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从易到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在上海地区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年末,专利综合保险为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承保累计5333件,服务558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61亿元。目前,试点工作已逐步扩展至黄浦区、杨浦区、浦东新区等上海主要城区。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与保险公司共同推进,引入专利保险补贴激励机制,投保企业可获得实际支付保费50%的补贴,投保后最高可获50倍保费赔偿。

  除此以外,保险公司还在当地研发了“创业保障保险”,专门聚焦初创期科技企业,不仅保障意外事故,因经营不善终止经营的创业者也能获得费用损失补偿,减轻创业者创业失败的经济负担。还有“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通过“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让无担保、无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可以及时、足额获得银行贷款。

  险资关注优质中小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绊脚石”。通过险资运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是保险业纾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最为直接的途径。

  去年以来,国家层面和金融监管部门多次鼓励保险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2020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方面,鼓励保险机构创新资金运用安排,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去年11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并表示将完善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监管政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支持。

  从实施情况来看,保险资金积极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开拓多种途径服务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的存款转化为银行的贷款、购买股票等金融工具以及股权等方式对民营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2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02%。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曾透露,截至2020年10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和非公开市场投资为实体经济融资18万亿元。

  对于接下来如何继续发挥险资作用,助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贺竹君在公开发言中表示,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已经取消,保险资金投资权益产品的投资比例最高已上浮到45%,这都有利于拓展保险资金的配置空间。在此背景下,保险机构应进一步关注先进制造业、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领域优质民营和中小企业,推动发展战略股权的直投,优化企业的融资机构,为新经济的引领注入金融的活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