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要为织密民生保障网“穿针引线”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保障“温度”

2021-03-03 09:26:12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每年的两会都有着浓厚的民生底色。作为保障民生的一张安全网,关乎人民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一直都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目前来看,我国已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在进一步建设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和利用好社会保障领域与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以形成强大合力。本就与社会保障有着紧密联系的保险业自然是其中之一。

  随着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加快向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保障需求,助力建设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例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迫切需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在我国居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基本养老保险虽然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较为有限,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大力发展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除养老外,医疗是群众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这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长期以来,医疗支付方式是对每一项具体的服务和产品进行支付,而提供这些项目的医院主体并不对此承担财务责任,从而容易引发过度医疗现象,给医保支付带来较大压力,在浪费医疗资源的同时也给老百姓增加了就医负担。在接下来的医保改革中,将以住院治疗按相关诊断组进行打包支付的模式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保险业可以通过提供数据采集与管理、病案全流程质控、智能编码等服务,帮助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效能,为顺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保驾护航。

  要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民生保障的“温度”,还需要更为完善的服务。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参与经办基本医保,承办大病保险项目,并且取得了积极效果。因此,可以期待保险业在未来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基本医保为例,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监管,可以更好地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用人机制;通过对专业人才的招聘与考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而且保险业在精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也有助于政府完善基本医保补偿方案。

  随着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真正贯彻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加快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才会增加发展底气。在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的过程中,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保险业理应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