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引热议 保险机构呼吁顶层制度设计保障其可持续性发展

2021-03-08 17:03:41

  中国保险网3月8日讯 去年初,以地方为单位的城市社保局和商业保险公司为首的以城市为单位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模式,以超低廉的价格为基本医疗保险群体提供统一的产品。 高保险无限年龄,无限健康状况的优势迅速席卷了中国所有城市。 它已成为2020年最热门的在线名人保险,呈现井喷态势。 在产品发布最密集的月份中,一个月中至少列出了20种新产品。 尽管正式推行“慈善人民保险”模式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它已覆盖了中国140多个城市,共有2500万人参加了该保险。

  过去一年来,“惠民保”在全国上百个城市遍地开花、供需两旺。但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可持续性存疑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今年两会期间,成为保险行业全国政协委员、两会代表们关注重点,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医保大数据为惠民保项目提供支撑等建议。

  凭借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额等特点,“惠民保”深受市民的欢迎。作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融合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的医疗保障压力。

  在肯定其保积极意义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也指出,惠民保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普惠性和公平性有待改善,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业务的发展可持续应引起重视。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南方日报联合蜗牛保险发布的《百城惠民保深度分析报告》(简称《报告》)就指出,目前惠民保区域差异大,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特征。参保率不高,大多数城市仅为1%-15%。同质化初显,苏州、福州等十几个城市出现两款以上相似产品。另外,冒充政府指导名义、可带病投保导致赔付风险高的经营问题,让外界担忧其发展可持续性。为了帮市民选对惠民保,蜗牛保险上线了全国首个“城市惠民保评测平台”,对百款产品评测分析,并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报告》还呼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保障惠民保的可持续性。

(《百城惠民保深度分析报告》节选)

  对于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周燕芳建议,惠民保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坚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应避免部分地区因项目盲目上线,而导致销售成本高企、保障表现不足,对持续经营造成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则建议,将惠民保提升至补充医疗保险范畴,建立商社兼容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并建议由国家医保局牵头研究发展规划,建立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将在两会期间提交一份促进“惠民保”规范发展的提案。他提出四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给“惠民保”定性定位;建议医保大数据为惠民保项目提供支撑;保险公司克服短期行为,在精细化道路上走深做实;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发试点两种惠民保产品模式,即可持续“普惠型社商合作共保模式”和“普惠型社商合作补充险”。

  2020年的疫情曾经使中国荒废了半年多,但惠民保使全国人民得以复兴。 惠民保险是一种保单保险。 它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考虑到未得到充分保护的穷人,并弥补医疗保险的不足。 如今,惠民宝已成为大草原之火,并已出现在各大城市。 对于无法获得全面保护(例如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的人们来说,惠民宝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未来,“福利人寿保险”必将朝着政府指导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发展,真正成为具有“负担得起,持久,可偿还的”医疗保险的全民医疗保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