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兴起保险营销套路多 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保险消费理念

2021-03-17 11:11: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保险需求的持续释放,保险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也顺势抬头,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保险营销乱象丛生。今天太小平带大家了解一下短视频保险自媒体有哪些套路,如何避免被误导。

  ■短视频兴起保险营销套路多

  目前,短视频平台已涌现出大量的保险自媒体,无论是讲解保险知识,还是推荐保险产品组合,其内容良莠不齐,观点偏颇。他们多以“蛊惑性”的标题博取眼球,例如“XX  险怎么买最便宜”“明明XXX,保险为什么不赔”等。这些内容表面看似专业,实则暗藏陷阱,也不乏存在贬低同业,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平台本身并不具备保险销售的资质。

  ■短视频销售误导主要类别

  饥饿营销类

  宣传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或限时销售,如使用“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等用语。

  夸大收益类

  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

  曲解条款类

  故意曲解政策或产品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

  ■如何避免销售误导充分了解保险产品信息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保险消费理念,通过正规渠道充分了解保障责任、保险金额、除外责任等重要产品信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

  虚假信息请勿轻信及传播

  当前自媒体平台门槛低、发布主体多、缺乏内容审核,消费者在接收此类非官方渠道发布的销售信息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冲动消费。若遇前文所述的类似情况,请勿轻信,更不要转发;如有疑问,可向相关保险机构咨询或向监管部门反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往往采取多重包装的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消费者若不出险理赔,很难发现其本质。我们在购买保险时,应当挑选一个服务优质、值得信赖的保险公司,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与经济实力进行投保。同时也要谨慎对待他人的建议,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