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多措并举服务“三农”护航春耕春种 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满足农村地区保险服务需求

2021-03-18 09:27:54

  随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保险业作为民生兜底保障网,在稳步拓展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农业种植养殖户和农民生产经营预期的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点,通过科技赋能、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满足农村地区保险服务需求,服务“三农”,护航春耕春种。

  “参加了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对茶叶种植我更有信心了。”近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金杨村杰琼家庭农场负责人在收到人保财险衢州市衢江支公司签发的首份“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保单后表示。

  据了解,该保险产品首将低温、高温、干旱三个影响茶叶生长因素列入保险范围,为茶农茶叶生产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通过预先设定的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干旱等气象灾害指数化来提高保险合同的标准化,极大简化了理赔流程,可有效提升农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6.170, -0.04, -0.64%)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为保险业助力春耕指明方向。

  中国人保(6.050, -0.01, -0.17%)在传统的种植成本保险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农作物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保险品种,进一步拓展春耕春种农作物的承保面与保障水平。在山西洪洞等地,中国人保试点开展的未转移就业收入损失保险试点,保障有能力外出务工但仍在农村开展主粮作物生产的种植农户不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市场因素造成种植收入的大幅减少,缓解不少农户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人保农业保险累计承保农作物2.4亿亩,其中承保三大主粮作物8599万亩、油菜1315万亩,共计为1393万农户春耕备耕提供757.7亿元风险保障,稳产保供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全力保障粮食丰产。

  同时,围绕春耕春种主要农作物,保险业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为地方特色农业提供保障。在春耕备耕阶段,不少保险公司以创新研究各地特色农产品为突破点提供风险保障。

  比如在服务地方特色农产方面,阳光财险针对粮食、油料、牲畜、家禽、水产、蔬果、林木等重点农业产业,积极开发农畜产品特色保险,承保标的覆盖大宗农作物、地方特色林果产品、特色农畜产品等。在保障常见农作物的基础上,还开发了柑橘收入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玉米收入保险、大豆收入保险等高保障农险产品。

  太平财险则是因地制宜,在全国范围内为不同行业提供风险保障。在山东,太平财险参与青州市、日照市政策性温室大棚共保项目;承包兰陵县、郯城县政策性小麦保险;为菏泽、巨野地区1464户农民提供大蒜目标价格保险保障1778.6万元。在广东,为广东阳西县某猪场4000余头生猪提供200余万元的能繁母猪和仔猪保险。

  近两年,在智慧农业(3.440, -0.08, -2.27%)的趋势下,不少保险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护航春耕备耕,依托区块链、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通信息采集、验标、核损等环节全流程线上服务,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险服务水平。

  中国太保(41.710, 0.13, 0.31%)产险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推出科技服务农险全新品牌“e农险FAST”。在浙江温州永嘉县,为支持当地105户4197亩枇杷低温寒潮后恢复生产,中国太保产险温州分公司通过创新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实现自动理赔,对于已触赔的枇杷种植户予以先行预赔付。

  为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保险保障落到实处,阳光财险通过应用3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测长估重、智能点数、OCR识别等技术,嵌入卫星影像底图数据,实现了农险线上验标、线上查勘、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功能。

  太平洋(3.290, 0.00, 0.00%)安信农险则围绕农业主体建立客户数据库,动态掌握参保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相关情况,全面服务和分析客户需求。同时,将人工智能、移动应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农险承保理赔流程深度融合,实现农险实务线上化,并最终打造农险数字化运营管理体系。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通过“粤农保”天空地一体化服务平台,集成全省2.6万个行政村耕地信息,整合保单业务信息,对作物进行全景可视化管理,让农险业务开展模式向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移动查勘设备快速精准定位的科技手段转变,并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态势、产量以及市场价格的数据整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