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03-24 15:44:32

  “十四五”规划中15次提及了“保险”,为保险业划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十四五”时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保险业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行业自身发展与服务国计民生的最大共振。“十四五”期间,保险将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和财富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渠道,推动我国迈向“保险强国”,最终达成“人人都需要保险”的目标。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保险业的内在要求。自2018年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以来,从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保障功能、全行业统一共识,自内向外全面发力,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逐步成熟,行业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基础。过去一年来,银保监会编制和出台保险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超过40个,针对互联网保险、保险代理人、重疾定义等进一步规范,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成型,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实施,寿险转型发展坚持回归本源,发布新保险合同准则,个险渠道格局重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作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保险业需要进一步发挥风险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保险业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在满足高增量需求。2021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险业要深度参与国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总结部分地区试点经验,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健康医疗保险,搭建覆盖全面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加快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推动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相互融合,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多领域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激发消费需求助力挖掘内需潜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中主要目标之一。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保险应当好资金融通的桥梁,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扶贫资金的“免息免担保”。在产品输出端,推进数字农业场景下的风险解决方案赋能农险发展,优化生产,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农产品追溯、食品安全等新兴市场需求,着力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十四五”时期,保险在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服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将大有可为,使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在下一个十年突破万亿级市场容量,助力乡村振兴。

  保险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在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力。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循环是金融保险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险资要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坚持审慎稳健投资和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别于银行资金的差异化融资服务,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补位、找准定位。“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将重点聚焦国家“两新一重”项目建设,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方式,为大数据、5G通讯、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提供资金支持。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保险业重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推动了国内保险机构改革创新。2020年外资险企保费收入已超过3000亿元,市场份额相较2019年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市场份额远超产险市场份额。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的扩大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效果的体现。3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明确外资保险公司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可达100%,进一步巩固了对外开放成果,保持制度的一致性。“十四五”期间,保险业要积极落实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借鉴外资管理经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进出口信用保险,关税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对贸易风险,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提升跨境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险业服务海外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我国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国家治理、社会文明、生态建设、民生福祉六方面都要再上新台阶,同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离不开保险的身影。“十四五”规划给人民的美好生活勾画出了蓝图:“人民受益不能只表现在工资上,还要看是否能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急有所济、亲有所奉、财有所承和幼有所护”。而这些,都是保险能够实现和给予的。

热点新闻